学生父母一定要看之初中升高中择校秘籍~
初升高择校切身体会:学校要先挑后适应
老苗和小苗是一对父子。老苗就像一位精于栽培的花匠。2005年,他花了一年半时间,对近10所公办、民办初中进行调查,最后为小苗选定了一所公办初中。
2006年春季,记者跟老苗相识了。那时,他为小苗择校的故事刚刚流传开来,有些父母想向他取经,有些父母感觉他做秀。反正,此事非常哄动。
小苗,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初中男孩。2008年春季,记者偶尔路过他就读的初中,让人惊叹的一幕到今天难忘:两条十多米长的鲜红条幅从学校体育馆悬挂下来,热烈祝贺苗XX获全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、热烈祝贺苗XX获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。
毫无疑问,小苗正在茁壮成长。
果然,去年小苗初中毕业,顺利获得保送生资格。老苗第三面对一道选择题:到底该替小苗选哪所重点高中?下面是老苗择校三大准则,供所有父母共勉:
老苗择校第一条不要听风就是雨
2009年的老苗跟3年前相比,嗓音更低沉。他仍是一家外地公司驻杭州办事处的业务负责人。
他说要跟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听风就是雨。
不要听风就是雨,(父母)要自己去做调查、找答案,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。老苗坚信:没调查,就没发言权。
去年,小苗保送重高,他可以在杭高、杭二中、学军里挑一所。我在这之前也听到过一些传说,学校是地狱,学校是天堂,我当时也非常受这个传说影响,一心想把儿子送去天堂学校读。但,老苗头脑冷静下来,仍旧决定使用3年前的办法:每所学校都要去实地考察。
我一是看上学路线,二是看学校作业量。老苗需要广泛搜集信息,他仔细询问了三类人,一是毕业生毕业回过头去看母校,就明确、客观多了;二是在校生身在学校,参考性强,经验新鲜;三是问旁人其他学校的学生,各种答案互相对比,才能真的看出问题的重点。
亲自调查数日之后,老苗得出结论:原来8所省一级重点高中都不轻松,但也无所谓地狱、天堂,都是人间。
前情回顾:2005年6月某一天,老苗在学校放学后到学生中去做民意调查,每一个年级都选几个样本,两个重点问题是:你感觉这个学校怎么样、作业多不多。他还向学生要了几本作业本来看,发现题目重复的不少。
老苗说:重复操练的确可以出成绩,但只合适中考,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力没什么好处。最后,他舍弃了那所传闻中师资力量非常强的学校。
老苗择校第二条不合适孩子的,必须要舍弃
老苗说,他对小苗的性格特点、爱好都很知道,所以他择校时绝对不考虑违背孩子性格进步的学校。就像一个好花匠,要懂选苗、要会培土。
不少父母挑选学校是为了孩子以后可以考上一所很大学,我觉得这个观念必须要纠正。老苗说他去挑高中时就想,虽然期望儿子以后能上一所出色大学,但绝对不可以只冲着这个目的,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性格特点、品行。
老苗说小苗性子不紧不慢,所以依据儿子的这个特征,他就找学习环境宽
松的学校,如此孩子才有空间去训练进步我们的各种能力,培养兴趣喜好。
儿子读的初中天天有固定的体育训练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,这点非常不错。老苗强调优良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品行对孩子长期进步的重要程度。这类都是立足点,父母千万不可以偏废。
住校不合适我儿子,所以我舍弃了一些学校。老苗说,小苗自己也不想住校,所以就尊重了孩子的意愿,这是父母需要面对的现实。
前情回顾:2005年3月,当时小苗有机会参加杭外的测试。但因为杭州外国语学校在小和山,而且是全寄宿的。老苗想:学校是好的,但要住校,以我儿子的性格特点,可能不太适应,硬逼着他去离开爸爸妈妈独立生活,也未必是好事。
老苗择校第三条选择之后,适应是重点
老苗在去年的重高之选中,格外关注老师的敬业程度。假如老师负责,那大家父母就不需要再操心给孩子找家教。老苗在学校实地考察时,跟不同年龄层的教师都有过一些交流,他想要找到有敬业精神的老师。
现在,小苗进入高中已经大半年,老苗对我们的选择是如此评价的:这所高中比我预想的要好。
其实,老苗说这句话很有见地,由于选择之后,适应是重点。
作为父母,大家一直想在孩子入学前找一所比较合适的学校。老苗提醒父母,择校之后还有更要紧的环节适应。
父母精心挑选的学校,也不会100%称心。不过,孩子一旦进了这所学校,父母和学生就必须要尽快去适应它。
要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的规范和文化。小苗目前就读的高中纪律确实非常严,对学生的衣着、发型都有需要,这类方面的严格需要我感觉非常不错,也一直鼓励儿子去适应。
作为父母,必须要鼓励孩子爱学校、爱集体、爱周围的老师、同学,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。一旦产生压抑情绪,就会干扰孩子出成绩!老苗这话的水平高,就像是名专业的教练。
就像学习时,既要自信又要谦虚一样,学校也要先挑后适应,矛盾统一嘛!老苗的择校经果然又高了一层。
小苗现在是杭城某所重高高中一年级实验班的同学,实力不俗。老苗对小苗没过高的需要,就期望孩子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长。